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根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等文件要求,加快构建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及融合化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工作安排,锚定“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南昌市8条重点产业链及8个标志性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推动超过1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改造(其中达到省级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L6以上级别企业数量达到600家),带动20000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打造一批省级特色优势行业“产业大脑”、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面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基本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及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龙头骨干企业打造转型示范标杆
1.培育“链主企业”转型示范标杆。支持获得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的制造业龙头企业,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开展关键业务集成应用创新,提升成本、质量、效益、绿色、安全等方面的转型成效,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领域行业示范标杆,引领辐射带动全市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建设省级“数智工厂”80家以上,打造省级及以上“数字领航”企业3-5家。
2.扶持培育一批“小灯塔”企业。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艺流程、产业链企业、生态圈伙伴深度融合,引领中小企业“看样学样”,构建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培育省级及以上“小灯塔”企业80家左右。
3.培育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示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设备数字化、生产网络化、服务智能化、新技术融合化等重点环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推动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智能工厂、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促进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分行业分类型培育一批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250个以上,国家级标杆示范15家左右。
(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4.加快推进“产业大脑”建设。聚焦电子信息、航空等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以服务产业链为核心,围绕产业侧、政府侧、企业侧一系列智能化应用,建设“产业大脑”,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融合企业侧和政府侧,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形成“一产业一大脑”的发展布局,全面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力争建设一批省级“产业大脑”。
5.加快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更多企业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省级平台向国家级平台、双跨平台迈进,打造“省级平台-国家级平台”和“专业特色型平台-双跨综合型平台”梯次培育体系。持续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国家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设运营。“一链一策”推动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数字化升级,鼓励重点企业搭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服务等各环节集成互联,形成一批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快速在细分行业复制推广,促进全市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省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左右。围绕南昌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举办一批“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专场活动。
6.大力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园一策”推动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平台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面向产业园区企业,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打通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园区产业链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围绕资源共享、协同制造、场景共建等方面开发并推广先进适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面向重点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落地,发展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新模式,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水平。建成工业互联网园区标杆3-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7.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高标准完成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集中统筹推进南昌县、经开区数字化转型试点完成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争取省级产业集群和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定期学习交流机制,组织现场观摩和“走进典型”活动,加强各地数字化转型工作交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三)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赋能实体经济
8.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组织服务商按照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关标准,综合采用现场调研、书面资料评估、人员访谈等方式,对企业的研、产、供、销、服、管等全环节进行数字化转型现场诊断服务,全面分析企业数字化水平,指出数字化发展短板、不足,确定企业同行业对标对象,提出数字化转型目标、实施方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建议名单,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出具诊断报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重点工业企业深度问诊全覆盖。
9.推动工业软件发展与应用。加快培育一批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安全保障等环节需求,为工业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仿真设计、供应链协同等通用型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针对自身行业特点,使用行业专用工业软件,利用CAX(计算机辅助软件)、PLM(产品全生命周期软件)、ERP系统、MES系统等工业软件提升业务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统筹推进国产化工业操作系统、中间件、工业APP、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新型工业软件生态系统。
10.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体系,分类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常态化保持100人以上的数字专员队伍,培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5家左右、数字化诊所9家左右,遴选一批具有优质的本地服务能力的数字化服务商,形成面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产业和技术支撑能力。常态化开展制造业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大力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智能制造成熟度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等贯标(评测),建立完善的市场化采信机制。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由市制造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区分别组建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将数字化转型全面融入产业链、特色园区(集群)和重点企业发展战略。
(二)加大政策支持。统筹各类资金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重点项目建设、平台载体培育和荣誉资质认定等予以支持。鼓励各县区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引导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技改专项贷等政策,发挥“南昌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产融合作”等平台作用,开发“数字化转型专项贷”等金融产品,推动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产融协作创新。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转型。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三)强化任务落实。各县区、各部门要根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措施,强化工作推进,加强监督评价,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按时完成,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地实施,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促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人才体系。面向我市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领导人员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建立CIO(首席信息官)、CDO(首席数据官)制度,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支持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的核心技术骨干,对重点产业领域数字化人才实施奖励。加强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组织制造业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五)做好宣传推广。大力宣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优秀案例、标杆样板,营造典型引路、看样学样的浓厚氛围。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大数字化转型要素供需对接力度,推广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