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天的坚守,504天的付出,看到村里发生的变化,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长均乡天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强说。
天还没亮,张强就已经起床了。这是他驻村的第504天,每一天他都和村民们一起迎接朝阳。村里的乡亲们习惯了早起干农活,张强也习惯了早起帮忙。无论是插秧、除草,还是收割,他总是和村民们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他说:“早起不仅能帮上忙,还能多和乡亲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这让我感觉很踏实。”
走村入户,解决“小事”赢得民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张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走访上。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嘘寒问暖,了解村民的需求。有一次,村民李大爷家的电饭煲坏了,张强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帮他修好了。李大爷笑着说:“张书记不仅会管大事,连这种小事也放在心上,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在张强看来,村民的“小事”就是他的“大事”。无论是修理电器,还是调解邻里纠纷,他总是耐心倾听,反复沟通,直到问题解决。村民们都说:“张书记来了以后,村里的矛盾少了,大家的心也更齐了。”
为民办事,村委会成了村民的“服务站”
在村委会,张强不仅是第一书记,更是村民的“好帮手”。从办理低保手续到解决土地纠纷,他总是亲力亲为。有一次,村民王大姐因为土地纠纷和邻居闹得不可开交,张强多次上门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王大姐感激地说:“要不是张书记,这事儿还不知道要闹到啥时候呢。”
张强常说:“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办好一件事,就能赢得一份信任。”正是这种务实的态度,让他在村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产业振兴,衔接资金带来新希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驻村后,张强积极推动村里的产业发展。借助天坪村“十四五”重点帮扶村的东风,积极争取有效衔接资金,他带领村民建起了鸡场和羊场,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去年,村里的鸡场出栏了5000只鸡,羊场也养了200多只羊,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0多万元。村民老张说:“以前村里没啥产业,大家都出去打工,现在有了鸡场和羊场,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家人支持,奋力开局不孤单
驻村工作虽然辛苦,但张强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只是,每当想起家人,他心里总是有些愧疚。最近,儿子给他写了一封信:“爸爸,你有好多天没陪我玩了,我想你陪我和妈妈去游乐园玩,你什么时候才可以回来呀?”看到儿子稚嫩的笔迹,张强的眼眶湿润了。
张强的爱人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她说:“虽然我们聚少离多,但我知道他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为他感到骄傲。”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张强更加坚定了扎根农村、服务村民的决心。
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路上,有你有我。504天的驻村生活,张强从一名“外来者”变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用真心和汗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产业逐渐兴旺,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张强说:“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通过张强的故事,我们看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村民的贴心人、致富的引路人。正是有了像张强这样的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的目标才更加清晰,乡村的未来才更加光明。